近日,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团队联合日本服部植物研究所(Hattori Botanical Laboratory),在国际植物分类学会(IAPT)会刊、国际权威的植物系统分类学杂志《TAXON》上发表了题为“拟地钱的实体、命名法和分类学研究(Unearthing the identity, taxonomy and nomenclature of an enigmatic species, Marchantiopsis stoloniscyphula (Marchantiophyta, Marchantiaceae) from China)”的苔藓植物最新研究成果。生科院李学东副教授和日本服部植物研究所郑天雄研究员(我校与日本广岛大学联合培养的2018届研究生、博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胡勇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沉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李微高级工程师为共同作者。这也是我校研究者首次在该杂志发表研究成果。
苔藓植物是最原始的陆生植物,分为苔类、藓类和角苔类叁大类群。其中,苔类又进一步划分为裸蒴苔纲,叶苔纲和地钱纲。后者被认为是苔藓植物中形态最特化、分类学研究上最困难的类群。迄今为止,我国尚无针对该类群的全面修订。
拟地钱(Marchantiopsis stoloniscyphula C.Gao & K.C.Chang)归属于地钱纲地钱科拟地钱属(Marchantiopsis C.Gao & K.C.Chang)。该种自1982年被正式发表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无法被定位的模式标本,被认为是现代苔藓植物系统分类学领域的一大谜题。在前期的文献调研中,课题组巧妙地注意到拟地钱与1981年由我国研究者发表的带叶魏氏苔(Wiesnerella fasciaria C.Gao & K.C.Chang)共有相同的标本采集人及编号。课题组借阅了相关标本并开展了细致的形态学观察,首次找到了拟地钱的实体材料,为两者指定了新的选模式标本,并将其分别归并为粗疣鳞地钱(Marchantia papillata subsp. grossibarba (Steph.) Bischl.)和小蛇苔(Sandea japonica Steph. ex Yoshin.)的异名,在实验室条件下证明了拟地钱是地钱科植物在极端环境下的诱导变异体。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拟地钱及该属的分类学历史,详细地梳理了其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上的合理性,同时也解决了困扰苔藓植物分类学家将近45年的学术疑点;对苔藓特别是地钱纲植物分类系统的重新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该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能力建设项目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大力支持。
论文信息及链接:Zheng, T.-X., Y. Hu, W. Li & X.-D. Li. 2024. Unearthing the identity, taxonomy and nomenclature of the enigmatic Marchantiopsis stoloniscyphula (Marchantiophyta, Marchantiaceae) from China. Taxon.